第363章 以天下为先_穿越到明朝当举人
笔趣阁 > 穿越到明朝当举人 > 第363章 以天下为先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363章 以天下为先

  见到林敬主动承担起了审案干系,大学士蒋德璟的脸上顿时露出些许赞赏之色。

  最近这段时间林敬的所作所为,其表现出来的能力、作风以及立场,已经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大臣们的认可,特别对于这些忠心为国的大臣们而言,他们似乎已经从林敬身上看到了大明未来的希望。

  值此国事颓唐之际,崇祯的所作所为尽管没有让天下人彻底失望,可是也让相当一部分大臣看不到希望了,林敬在这个时候的表现,则颇为符合大臣们心中的明君模样。

  等到散朝之后,蒋德璟亲自拦下了林敬,脸上的神情十分诚恳。

  “殿下,吴昌时此辈嚣张跋扈,只怕他会说出一些隐秘来要挟朝廷,还请殿下有所留意。”

  蒋德璟走了过来,脸上带着些许的担忧,他委实不愿意林敬因为这个小人而被泼一身脏水。

  原因很简单,吴昌时虽然只是一个小人物,可是他掌握的机密却一点都不小,其中不光牵扯到了朝廷和几位大人物,甚至有很多机密都牵扯到了崇祯皇帝乃至于皇家,像这些内容并不适宜审问出来,否则牵连到的人物可就太多了。

  就好比嘉靖皇帝时期,严嵩父子倒台以后,朝廷大臣在审问小阁老严世蕃时,却发现此人动不动就将那些恶心事往嘉靖身上扯,可问题是还没人拿他有什么好办法,因为这些问题里面的确有很多是真的跟嘉靖皇帝有关系.....

  审问到了这一步其实就几乎进行不下去了,毕竟没人胆敢把嘉靖的丑事爆出来,也没人敢让嘉奖承认自己的错误,因此一直到最后,杀严世蕃的罪名也仅仅只有两条,一条是通倭,一条是犯上,而这两条正是嘉靖最为痛恨的地方,到这一步严世蕃才明白自己已经彻底大势已去。

  这件事跟眼下林敬审问昊昌时颇为相似,因为吴昌时所涉及的罪状都非常敏感,如果听任对方胡咧咧,只怕反而会让崇祯难办,反而起不到应有的效果。

  林敬轻轻点点头,道:“还请阁老放心,我自然知道这里面的轻重.......至于吴昌时这个人犯了什么罪过并不重要,重要的

  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
  是这件事情应该如何收场,还请阁老教我。”

  蒋德璟脸上不由得露出几分笑意,他自然能听明白林敬的潜台词。

  说白了,林敬不是不知道怎么收场,而是这是在向蒋德璟示好的一种举动,代表他愿意针对这件事听一听蒋德璟的意见。

  蒋德璟微微沉吟了一番,轻声道:“眼下这个案子最麻烦的地方,就是牵扯到了周相....以老臣浅见,还是不要让陛下太为难才好,否则只怕于殿下不利。”

  林敬摇了摇头,道:“如果只是为了我自己个人的荣辱考虑,我也就不会向父皇申请亲自审问了........眼下此案已经受到朝野上下乃至于夭下人的关注,我自当审出一个水落石出,至于父皇那里我自有交代。”

  “如此,就有劳殿下了。”

  蒋德璟深深地望了林敬一眼,却不由得微微叹了一口气,便转头离去了。

  对于下一任首辅可能的人选问题,蒋德璟一句话未提,而林敬也一句话没有说,主要是这件事都不在二人的掌控中,提了也没有什么意义。

  次日,林敬来到诏狱之中,而都察院左都御史王道直、刑部尚书郑三俊、大理寺卿凌义渠都已经早早抵达了诏狱,他们瞧见了林敬前来以后,便连忙上前拜见。

  “臣等拜见太子殿下。”

  林敬微微一笑,轻声道:“这一次大案着实非同寻常,父皇声称吴昌时此辈乃三百年都未曾一见的奸猾小人,切记不可让其侥幸逃脱罪刑。”

  “是,殿下。”

  众人一听心里便有了数,这很明显是要把吴昌时往死里整了,只不过在周延儒的问题上,太子则似乎有所保留。

  刑部尚书郑三俊连忙开口道:“殿下,这个吴昌时倒是小事,可是他的口供到时候怎么处理?”

  “自然是彻查,给天下人一个明明白白的答案。”

  林敬冷声道:“眼下这桩案子不管涉及到谁,都要一律彻查,若有人反对,那就来找我说好了。”

  “是,殿下,臣等明白。”

  在场的几个人都是老狐狸,纵

  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
  使他们当中有人跟周延儒是同党,可是这个时候反而不好开口说话,因此面子上倒也无人站出来争锋。

  林敬非常满意地点了点头,望了望众人,便轻声道:“那就开始吧。”

  “是,殿下。”

  很快便有人抬来了几张桌椅板凳,将监牢变成了一个临时的审案地,众人便纷纷就坐,其中坐在主位的自然便是林敬,而左都御史王道直、刑部尚书郑三俊、大理寺卿凌义渠则纷纷按照品级大小和为官资历依次落座。

  由于这件案件并不复杂,很快像一些涉及到此案的重要人证都被传讯了上来,其中便包括科给事中方士亮、兵部主事尹民兴、户部主事刘嘉绩,以及周延儒的门客董心葵等人,他们都明白其中好歹,便纷纷抢先开口。

  等到众人都开口以后,刑部尚书郑三俊脸上却是冒出了一丝虚汗,原因很简单,吴昌时是郑三俊推荐上来的大臣,这件事跟他可分不开关系。

  林敬微微一笑,对郑三俊劝慰道:“部阁大人自年初上任以来,可不仅仅只是推荐了一个吴昌时,部阁大人还请放宽心。”

  听到太子这番话,郑三俊才微微松了一口气,眼中露出了些许的感激之色。

  的确,自从崇祯召郑三俊北上以来做吏部尚书,他首疏举荐李邦华、刘宗周、史可法、冯元题、陈士奇任将相,而后又推举天下廉洁奉公、才干超群的知县七人,其中夏允彝名列榜首,接着又举荐熹宗时禁锢和罢免诸臣及在籍名贤多复用,如惠世杨、高宏图、毕懋良、陈必谟、刘同升、杨廷麟等数十人。

  在这个过程当中,吴昌时可以说是仅有的一个负面例子,而且也并非是郑三俊首先推荐的吴昌时,而是首辅周延儒先向皇帝推荐的吴昌时,而后又叮嘱了郑三俊,再加上其他的辅臣及言官亦多称其贤,郑三俊迫于无奈之下,才申请将吴昌时调任到吏部文选郎中。

  后来郑三俊由吏部尚书转任刑部尚书以后,才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埋下了这么大的一颗雷。

  因此,面临这一场风波时,郑三俊心中的忐忑自然不必多言。

  ()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zeexx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zeexx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