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08章 406【义军】_朕(王梓钧)
笔趣阁 > 朕(王梓钧) > 第408章 406【义军】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408章 406【义军】

  第408章406【义军】

  山东,梁山。

  梁山贼李青山、汶上贼蔡乃憨、寿张贼丁明吾、漕贼薛正禄,与脱离左良玉南下的马进忠在此聚义。

  另有从濮州、曹州、范县等地赶来的贼首,分别是:任七、张七、梁敏、黄镇山、吴康华、石岿然、张粹等人。

  历史上,他们被统称为“榆园贼”。

  先跟明朝打仗,再跟清朝打仗,打输了就进山蛰伏,前后活跃十多年时间。对外号称拥众百万,总人数大概在二十万到三十万之间。

  众人列出十多把交椅,摆在山岗一处空地,李青山说道:“今日有两位贵客,一是南京来的天使郑先生,一是誓死不降清的马将军。有请郑先生坐主位!”

  郑沛然是从山东逃去南边的士子,如今全家已在安徽分田,半年前重回山东当密探。

  这次聚义,也是郑沛然联络的,否则分布在各地的农民军很难聚到一起。

  郑沛然没有拒绝,径直走到主位,转身拱手说:“诸位兄弟,在下也是山东人。三年前,带着全家去南边,如今已在凤阳分到田地。无论男女老幼,去了南边,人人都能分田。男的种地,女的织布,孩童可以读书,女娃娃都能读书,识字的还能做官吏。那日子,可好得紧!”

  这些义军首领,绝大部分都是农民出身,听到此言不禁露出向往之情。

  张七问道:“女娃也能读书?”

  郑沛然笑着说:“女娃当然能读书。陛下还在造反时,地盘只有半个县,就定了孩童必须读书的规矩。哪个父母不送孩子读书,是要被官府罚钱的!”

  “家里没钱读书咋办?”蔡乃憨问。

  郑沛然解释道:“在南边读书不要束脩学费的。家里实在没钱,官府会借给学生书本,只要不把书弄坏了,读完这本书再还给学堂便是。毛笔,可以自己做嘛,平时蘸水练字也行。蘸水练字的已经很少了,日子过得越来越好,农民也买得起墨条。”

  丁明吾做过军官,更有见识一些,他讥笑道:“郑先生莫说这些话哄我们,既然今天聚在一起,那都是愿意跟鞑子干仗的。”

  郑沛然摇头:“我没想骗谁,南边真是这样。”

  薛正禄突然插话:“我以前是漕民,听南边来的漕军谈起过。当时还作笑话讲的,说江西那边,逼着女娃娃读书,不读书就得罚钱。”

  众义军首领面面相觑,都觉匪夷所思。

  张七咋舌道:“还真有这等事?南京的赵皇帝莫不是菩萨?”

  郑沛然笑道:“南方数省农民,好多家里供着陛下,早晚都要祭拜一次。我为何逃去南边,还要回遍地瘟疫的山东?因为我是山东人,我自己过了好日子,也得让家乡父老过上好日子。只要大同军来了,杀跑了鞑子,今后大家都能过好日子!”

  丁明吾问道:“闯王来了不纳粮,赵皇帝那里纳粮不?”

  “不纳粮怎么养兵?”郑沛然说道,“诸位放心,赋税不重,还没有徭役。家家户户种自己的田,那点田赋算什么?”

  众首领都有些失望,还是觉得李自成更好。

  特别是丁明吾,李自成进攻北直隶时,丁明吾自封为闯王麾下的山东副总兵,大概算是李自成的野生粉。

  聊了一阵南方的政策,郑沛然说:“有请马将军,来讲讲鞑子怎么对待老百姓的。”

  “不用马将军来讲,”任七自己站起来说,“自从鞑子占了濮州之后,日子是真的没法过了。贪官污吏变着法收税,鞑子兵也到处抢劫老百姓。便是地主家,也要被抢钱粮,好多地主都逃去了南边!”

  梁敏也说:“是啊,鞑子比大明还狠,完全就不给咱们活路。去年冬天,饿得没办法了,就跟鲁兄弟在范县造反。鞑子凶得很,实在打不过,几万人被打得只剩两三千,鲁兄弟也被鞑子抓去砍头了。范县待不下去,只能来山东这边。”

  张七说道:“都差不离,我跟任七造反杀鞑子,两万人只剩下一千多。要是知道赵天王今年发兵,去年咱就忍一忍,忍到今年再造反也不迟。”

  “哈哈哈哈!”

  众首领大笑,果然该忍一忍再造反。

  马进忠起身说道:“你们可不晓得,鞑子在北京做了甚恶事。从北边逃来许多士绅,他们也惨得很啦。北京的城墙,分成好几道,有紫禁城、皇城、内城、外城。这鞑子人数不多,却把紫禁城、皇城、内城都占了,汉人全被赶到外城。这内城的房子、店铺、银子、粮食,全被鞑子抢走,妇人也被抢去做奴才。”

  石岿然讥笑道:“鞑子说咱们是贼,可咱们只抢钱粮,不抢房子和店铺。鞑子连这些也抢,不是贼喊捉贼吗?”

  马进忠继续说道:“北京城外的土地,都被鞑子给圈占了。地主要么被打杀,要么被赶走,农民、佃户都成了鞑子的奴才。倒是不用交租纳粮,因为种出粮食都是鞑子的,给多少全看鞑子有没有良心。”

  “鞑子有个屁的良心!”吴康华喊道。

  马进忠又说:“鞑子那边不留头发,北京周边的州县,老百姓的头发都给剃了,只留后脑勺的一小根辫子。那辫子细得很,筷子那般粗,跟老鼠尾巴差不多。若是让鞑子得了天下,汉人都得剃发留辫子。”

  “去他娘的!”张粹大骂。

  李青山怒道:“爹娘生的头发,可不是拿给鞑子剃的!”

  郑沛然突然补一句谣言:“北京的汉民,若是嫁姑娘娶媳妇,都得去鞑子官那里盖印,姑娘先送给鞑子官过目。鞑子官要是看上了,须得鞑子官先洞房,然后再放回去成亲。”

  “老子日他鞑子祖宗!”蔡乃憨破口大骂。

  其余首领,也被这话气得怒不可遏。

  细作嘛,疯狂往敌人身上泼脏水便是,类似谣言正在山东、河南四处传播。

  一番怒骂之后,郑沛然说道:“左良玉降清,费将军不会坐视不理,此刻想来已经从徐州出兵。各位好汉,我等今日在梁山聚义,自是要帮着费将军杀鞑子。且约法三章,第一,不得烧杀抢掠百姓;第二,不得奸辱妇女;第三,须得听马将军号令!愿意起义的,就过来歃血为盟!”

  众人纷纷加入,历史上,他们跟满清打了十年,其中有一半首领战死或被俘牺牲。

  条件简陋,大家撮土为香,在梁山盟誓聚义。

  马进忠麾下士兵最多,有六千多人。其余首领,有些四五千,有些一两千,人数最少的只有几百。

  对外宣称汉家军,总兵力三万多,拖家带口的,算上家属能有七八万。

  他们不敢打运河沿岸的大城,起义之后,先去攻击郓城县。

  郓城守将叫做曹兴,是张应元的部将。

  张应元此人,先是跟着贺人龙混,又跟着杨嗣昌混。如今跟着左良玉混,主要地盘为东平州,也算一个山东小军阀。

  郓城的军队,都被张应元调走了,曹兴手里只有八百人。

  “汉家军”至此,当天扎营过夜,一番军事会议,第二天开始攻城。

  郑沛然正打算派人劝降,马进忠也决定先填平护城河。

  李青山却振臂一呼:“杀鞑子啊!”

  数万人就这样陆续冲出,把郑沛然和马进忠给搞愣了。

  昨晚不是说好了怎么打吗?

  特别是薛正禄麾下的漕军,一个个跳进护城河,直接游到对面攻城。

  问题是,你们的攻城器械呢?连简易木梯都没有!

  郓城守将曹兴,也看得一头雾水,他正准备派人出城探听。若对面是大同军,那就直接献城投降,可城外的军队根本就不给机会。

  “当当当当!”

  马进忠让人疯狂敲锣,鸣金收兵,想把那些首领给叫回来。

  双方互相折腾好半天,诸多首领攻不进去,只得又带人跑回护城河外。

  曹兴松了一口气,派人出城询问,得知是归附大同军的义兵,立即打开城门迎接。但每个首领,只能带200人进城,害怕人多了又闹瘟疫。

  郓城县的瘟疫已经渐消,防治方法叫做“群体免疫”。

  只一年多时间,万人的郓城,如今死得仅剩下6000余。

  郑沛然进城拱手说:“将军归附汉家,气节可叹!”

  曹兴拱手还礼:“哪里哪里,我只是不想剃发留辫子。”

  不想剃发,只是借口。

  真正的原因,是左良玉降清能得好处,张应元降清也有好处。可曹兴只是左良玉的部将的部将,聚兵打仗都不带他,只留800人驻守郓城,能有什么好处可言?

  反正此地距离徐州不远,只要坚守一些时日,大同军肯定能杀过来。

  那就直接投降大同军呗,曹兴的脑子不傻,知道怎样更划算。

  这种情况,在山东多地发生。

  左良玉留下来守城的部队,与山东四处兴起的义军联合。大部分都人数不多,也没啥战斗力可言,却把洪承畴、多铎、左良玉搞得焦头烂额。

  他们正在前线跟费如鹤、张铁牛打仗,后方竟然遍地起火。

  有的县城,虽然没出现义军,士绅却找到左良玉的留守部队,说服守将直接改旗易帜。

  稍微偏远的县城,只留守了百余士卒,干脆是一群举人秀才起事,带着城市居民把守军给赶跑。

  甚至是左良玉任命的知县,带着衙役宣布起义!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zeexx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zeexx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